51品茶最新,茶馆轻量版,栖凤楼品茶app,金丝阁 兼职论坛

首页  >>  纳策集思  >>  工作思考

薛绪勒:学人杨守敬在文献?;ご猩系墓毕?/h2>

发布时间:2024-04-24 来源:荆楚文库 阅读次数: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杨守敬一生潜心金石、與地之学,成就斐然,又性嗜藏书精于版本目录。杨守敬学问博洽,治学范围广泛任举一端都不足以涵盖其对学术之贡献。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杨守敬一生致力于访书、藏书、刻书同时又在版本、校勘、目录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中国传统文献的?;ず痛凶鞒隽撕艽蟮墓毕?span>。

、藏书访书,善加保存

杨守敬一生嗜好藏书这一点能得到时人的证明。其弟子熊会贞说他嗜古成癖,书籍、碑版、钱印砖瓦之属,莫不多方搜求”,好友毕保厘也称他好聚图书”。作为清末著名的藏书家,访书购书是贯穿杨守敬一生的事业。他年轻时第一次入京会试就在北京买得未见书盈车”,他于第二次会试落第后考取北京景山官学教习,此后他一面教学一面利用闲暇前往琉璃厂物色碑版文字与旧版图籍,尽其所能购买,不能买到则设法钞写拓印。难能可贵的是,与那些慎于乞假”“秘不示的藏书家不一样杨守敬很乐意将藏书拿出来同人赏奇析疑”“互相考证”,这表明了他对待古文献和治学时的一种开放态度。

杨守敬在保存传统文献上最令后世称道的就是日本访书光绪六年(1880) ,杨守敬应当时驻日公使何如璋之邀担任驻日使馆随员。杨守敬前往日本后,适逢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社会处于一种讲求西学蔑视旧学的学术氛围中,流传日本以及日刻中国古籍遭到毁弃,杨守敬对此忧心如焚,他说日本维新之际,颇欲废汉学,故家旧藏几于论斤估值……今余收拾于残剩之后,不能不为来迟恨亦不能不为书恨也?!?/span>出于对文献的珍视,杨守敬开始了他的东瀛访书活动由于初到日本,加之又不通日语,杨守敬对日本汉籍的种类特点和传布情况都不了解,因此最初的访书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但由于杨守敬好学湛思他在访书之余主动与日本的一些藏书家和学者交往,如森立之、向山黄村岛田重礼等人,这些人给他访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尤其是森立之,他送给杨守敬一本经籍访古志》,此书乃日本汉籍的解题目录,杨守敬得到此书后能够按目索书,访书活动也变得较为顺利杨守敬在日访书可谓不遗余力,对于所见之书,“其能购者,不惜重值”,不能购者,则以他早年收藏的金石钱币交换,而对于日本官方所藏的珍本善册,既无法购买也不能交换,他总会想办法托人借出钞写

杨守敬在日访书的成果是很显著的,他在日期间给友人黄萼写信说 “弟现在所藏书已几十万卷其中秘本亦几万卷,其中有宋版藏书五六千册?!?/span>事实上,在他所访的书里除宋元刻本外,还有不少唐钞卷子本高丽本和刻本,其中多有国内罕见或久已失传的古书:“如经部之单疏、《单疏、万卷堂之谷梁传》、十卷本之论语疏;小学类之蜀本尔雅》、顾野王原本玉篇》、宋本隶释》……集部之文馆词林》,是皆我久佚之书亦艺林最要之书?!?/span>光绪十年(1884) 杨守敬将所收日本汉籍舶载回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入侵和掠夺,中国古籍被毁或是流失海外已属司空见惯而杨守敬凭一己之力域外访书,不啻为一次文化壮举。

杨守敬不光在搜集文献方面居功至伟他对文献的?;ぶν豢珊鍪?。自日本归国后,杨守敬就在黄州建邻苏园贮其所得书籍后来又将藏书移往武昌,建观海堂藏书楼辛亥革命爆发后,时局动荡,他一度流寓上海但仍心系观海堂藏书。多次派儿子前往武昌查看藏书保存情况。1912他设法将藏书运往上海最终归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杨守敬晚年目睹时局动荡忆及自己搜书不易说世之藏书者,大抵席丰履厚,以不甚爱惜之钱财,或值故家零落,以钱值捆载而入。守敬则自少壮入都日游市上,结衣啬食而得其在日本,则以所携古碑古钱、古印之属交易之,无一幸获者;归国后,复以卖字增其缺,故有一册竭数日之力始能入厨者。天鉴艰难,当不使同绛云一炬若长此不靖,典籍散佚,则非独吾之不幸,亦天下后世之不幸也。”其爱书惜书之情由此可见。与清末以来售往海外的陆氏皕宋楼、叶氏观古堂藏书相比,杨守敬死后其藏书能归于故宫博物院这实与他对文献的悉心护持是分不开的。

整理旧籍,校勘编目

版本鉴定、文字???span>、目录编纂是文献研究整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清代以来,版本学大盛,晚清学者王先谦曾说:欲博览遗书,尤以精究版本为重。”杨守敬治学一循乾嘉旧轨,在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视版本的选择和鉴定他在访书时每得一书,即略为考其原委别纸记之”,通过对古书版式、序跋、篇卷、纸张、字体等内容的考辨来弄清古书的传承和学术源流。

杨守敬在版本上的深厚造诣充分体现在他研究整理《水经注》的过程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成书后,后世传抄翻刻,误脱衍倒之处甚多历代不乏对其进行研究者。清代郦学大盛不少学者参与其中,如赵一清、全祖望戴震、王先谦等人对水经注的文字作了大量笺校释补工作创见虽多但仍难免疏漏谬误。杨守敬深谙前人治水经注之失,有鉴于此,他博采群籍,搜罗众本,在门人熊会贞的协助下,历时十余年,正经注之失,驳前人之误,于光绪三十年( 1904)完成水经注疏初稿汪辟彊盛赞此书抉择精审,包孕宏富……集向来治郦注之大成”。杨守敬《水经注疏》甫一成书便获得时人认可与推崇,这实与他在版本学上的深厚造诣密不可分。在治水经之初,杨守敬对当时能见到的各家水经注校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他指出明代朱谋玮水经注笺》“征引秘文,自非胸罗九流者不能,且不轻改古书,在明人实为罕见对于清代赵、、戴三家注释本,他认为三家皆有失,非为脉水之功未至即考古之力亦疏,对于王先谦合校本,指出王氏此书,文从戴录体仿赵篇,亦其失也”。在综合诸家版本的基础上,杨守敬选择以王氏合校本为底本,然后旁稽其他版本,最后完成了水经注疏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杨守敬能对各家版本优劣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这既说明他学养深厚,同时也表明他精于版本

版本与??惫叵瞪醮?span>。古书在传抄、刊刻过程中难免文字的讹、、,杨守敬对古书??庇任眯?span>。对于自己所藏之书,杨守敬也参考众本进行校勘并写出??奔?span>,如他??比詹爻?span>《汉书·食货志上》,参考了宋本、元本、清何焯本高丽本、日刻本最后写出一百多条??痹?span>。在刊刻古逸丛书期间,日与刻工磋磨善恶……夜则校书刻无宁晷”。杨守敬曾计划将所校各书的??痹潜喑?span>《续群书拾补》,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他在《水经注疏和所补历代正史地理志中留下了了大量的??背晒?span>,特别是《水经注疏》一书,杨守敬在文字??鄙嫌昧ι跎?,他曾指出水经注一书为郦氏原误者十之一二,为传刻之误者十之四五,亦有原不误为赵、戴改订反误者”,陈桥驿先生赞扬杨守敬水经注疏的一大成就在于包含了大量校勘和注释成果”,可见杨守敬治《水经》除了疏释前注外,还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就是??本⑽淖?span>,正讹补阙。此外,他对历代正史地理志悉心???span>,也订正了原书不少扞格难通之处。

自宋以后不少藏书家都热衷于编订书目,及至清代,编订书目蔚然成风。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问中第一要紧事,必以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span>王氏此语虽然简略,但他关注的是目录的功用。具体来说,目录可以起到指示读书门径、了解一代文献的传承和积累状况以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作为一位学者型藏书家,杨守敬深知目录之功用。他一生编订的目录种类繁多各有其侧重和价值。与众多藏书家一样,杨守敬也编订了两部藏书目录,即《邻苏园藏书目观海堂书目》,两目一简一繁,著录了杨守敬藏书的精华杨守敬还编有一部集大成的丛书目录丛书举要》,后经好友李之鼎增补更名为增订丛书举要》。该目收历代丛书1600在分类和编撰体例上多有创新,其完善的丛书分类法被后世沿用。此外杨守敬还有不少专科目录,如史部有历代经籍存佚考》《隋书经籍志补正》,集部有古诗存目录》,金石方面有集帖目录》《三续寰宇访碑录》。在杨守敬众多的目录中,最知名的当属日本访书志》。这是一部关于日藏汉籍的解题目录。此书按四部分类,对所收各书都写有详细的提要,旨在论述购书原委、著作源流、版本价值以及书中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等问题,余嘉锡认为此书考证精审,“为学术界有数之书”。

清代学者洪亮吉把藏书家分为考订、校雠收藏、鉴赏掠贩五类,作为一位学者型藏书家杨守敬实兼五者于一身。他在搜集和?;の南椎耐?span>,还致力于文献的??北嗄抗ぷ?span>。由于他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使他在版本鉴定、文字校勘、目录编订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刊刻流传,嘉惠后世

杨守敬一生除访书、藏书之外还致力于书籍的刊刻。他曾说典籍散失,则非独吾之不幸亦天下后世之不幸也?!?/span>为避免书籍永在秘阁,或至湮灭的命运,他始终以文献的传布流播为己任。杨守敬一生所刊书籍十分丰富,既包括私人撰著,也有不少他藏书中的精华,涵盖经、、、、與地、金石、目录学、版本学和书法等领域

杨守敬一生潜心学术,著作等身,他的大部分著作都由他自己筹资雕版付梓。就與地学而言,他于光绪二十二年( 1896 )刻成九卷六册本隋书地理志考证》,书成后,杨守敬认为尚多讹误又进行删补???span>,并于二十七年( 1901 )重刊每卷后附补遗若干条。光绪三十年( 1904 ),《水经注疏初稿成由于该书卷帙浩繁,再加上杨守敬当时资金匮乏,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将“《中最有关系者刺出”,先行刊成水经注疏要删; 光绪三十二年( 1906)杨守敬刻成禹贡本义》。在这些著作之外他还刊绘了大量的地图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参考水经注》,重绘并刊刻了水经注图;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三年(1911) 刊成三十四册历代與地全图》,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套完整的历史地图集。在金石学和书法方面他于光绪三年( 1877 )刻成望堂金石初集》,光绪八年( 1882 )采用西方影印技术印制寰宇贞石图》,并于同年刻成楷法溯源》。

在刊刻个人著作的同时杨守敬还选取自己藏书中的珍本善本进行刊刻。在日本访书期间他获得了不少国内罕见或久佚之书,因而萌生了汇刻丛书的想法,此想法得到当时驻日公使黎庶昌的支持。杨守敬从所访之书中选取26,于光绪十年( 1884) 刻成古逸丛书》。尽管该书后来署名为黎庶昌,但黎只是以公使之位挂名而已,此书的刊刻实为杨守敬首倡和施行,从最初提议到后来的选书、校书、刊刻,他都亲力亲为。正是由于杨守敬的努力,此书刻成后几于宋椠元刻等视”,叶昌炽曾赞古逸丛书》“裒然巨帙,摹勒精审,毫发不爽”。光绪十七年( 1891)杨守敬刊刻补严铁桥古文存一书。杨守敬刻此书源于他于日本得文馆词林文镜秘府论》,又得朝鲜本东古文存》,中多严氏所未见”。杨守敬刊刻的书不仅版本价值很高,其中多为宋元旧椠、朝鲜本、日刻本而且还有不少国内已佚之书,如经部韵镜》、集部文馆词林》,正赖杨守敬主持刊行,这些书才得以在国内重见。

在有选择地刻印藏书的同时,杨守敬还刊刻了不少与藏书相关的目录学版本学著作。他曾在日本访书期间撰成日本访书志一书,鉴于所访之书来自海外,“他日未必一一能传”,因而归国后他刊刻此目,让后世能借此书考见他访到的珍本秘笈在此目外,杨守敬还撰有一部大型丛书目录丛书举要》,此目将所收之书分为内、两篇,“以纯正典雅者为内篇,博杂而鸿博者为外篇”,后经好友李之鼎增订改名为增订丛书举要》,并于民国三年( 1914 )刊行杨守敬对后世版本学的一大贡献就在于他刊刻了留真谱初编和二编?!?/span>所谓留真,于宋元旧本书摹刻一二页或序跋,或正卷藉以留原本之真?!薄?/span>留真谱两编共摹刻书影七百余种以书影的形式保留了众多珍稀之本的面目,也开后来版本版本目录学影印书影之滥觞。

杨守敬重视书籍刊刻,将其作为一生的志向和事业。他对所刻书籍严加选择,悉心???span>,如刊刻历代疆域图时,“每一卷成,犹恐有误当夜静置灯榻畔,在床执卷,再三审定,或通宵不寐,古逸丛书期间,日与刻工磋磨善恶……夜则校书,刻无宁晷”。正是由于杨守敬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他所刻之书极富学术价值,为世人所重。杨守敬对刻书尽心尽力,这固然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关,但更多的是出于他传承文献的自觉意识和使命感

纵观杨守敬一生,不难发现,他为文献的?;び氪凶隽酥疃嗯?/span>首先他将文献的搜求保护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使大量的珍贵书籍避免亡佚而得以保存;其次,他对文献作了细致深入的整理在版本、校勘、目录等方面成就显著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粹的学术著作;最后他致力于文献的刊布流传,以一己之力主持刊刻了众多有价值的古籍和著作,泽被后世。